学生工作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天下秦城”,“织锦之乡”
 

“天下秦城”,“织锦之乡”

来源:   作者:黄靓/文 彭扬辉/图   发布日期:2017-08-13     浏览次数:

     

  “白河上游商业较大的水码头名里耶。川盐入湘,在这个地方上税。边地若干处桐油,都在这个地方集中。”沈从文先生在散文《湘西》中,对“天下秦城”里耶往日的繁华如此描述。然而今天在山区里的里耶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8月10日上午,外语系赴湘西里耶秦简与织锦调研服务队经过一路颠簸,终于抵达里耶,并开展为期两周的调研服务活动。

“发展,我们在路上”

  10日中午简要地就餐、休息后,彭镇长带领队伍参观了里耶古城遗址。著名的“中华第一井”及3.6万枚秦简就是在此被发现的。烈日下,讲解员领着队员耐心细致地讲解遗址知识,热浪撩拨着队员们穿越秦朝一探究竟的心。

  11日,全队精神抖擞地前往秦简博物馆,在被秦简的庞大数量和广泛内容震惊的同时,队员们还学习了一段历史书之外的秦史。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里耶秦简多次出现“洞庭郡”字样,如“迁陵以邮行洞庭”,这些证据打开了《史记》、《汉书》之外的另一个秦朝世界,改写了秦史。

  参观之后,队员对古城遗址和博物馆的讲解员及负责人进行了访谈,队员们围绕古城遗址和秦简的保护、旅游开发、未来展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提问,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得到了当地的重视。正如古城遗址讲解员唐女士所说,“里耶的发展还在路上,我们对于遗址和秦简的开发,走的亦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相信里耶的明天更美好。”

“当然会尽全力了”

  对于里耶知名的秦简和织锦,当地人又持何态度?12日,队员们走到街头,对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访谈。调查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当地人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但使队员欣慰的是,一些10岁不到的小学生对他们的到来很是欢迎,还争先恐后地协助填写问卷、提供翻译。这些细节让队员深刻认识到教育对当地人改变现状的巨大意义。

  尽管语言有些障碍,但提起秦简和织锦,当地人无不露出骄傲的神情。当被问到如果里耶的发展需要他们的帮助,保护秦简和织锦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会愿意贡献多少时,所有的里耶人异口同声地答道:“那当然是会尽全力帮助咯!我们当然是希望家乡越来越好哦!”这一声毫不犹豫的“当然”,让大家对里耶充满了信心。

“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

  为了更好的了解“土家族织锦之乡”的织锦文化,志愿者们拜访了土家族织锦传承人魏芳秀阿姨,学习了如何用织机,并在12日邀请到了“龙山在线”公众号进行直播,吸引了包括龙山人和西农学子在内的近3000人(8月13日数据)观看。当地人激动地评论道:“原来我们土家族的织锦是这样织的!”

  根据直播的反馈情况和调研,队员们发现,土家族织锦的传承面临着较大危机。织锦制作复杂,耗时长,收益低,年轻人一般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家的也是重要劳动力,根本没有时间来织锦。魏阿姨一家为了传承织锦,保护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织锦作坊要钱维持,一个女儿甚至在大学期间被迫辍学回家,她自己也因为日日夜夜坐在织机前而染上了各种关节病。说起和织锦的故事,魏阿姨满含热泪,她说,外国人到她家来问她如何织锦,甚至高价向她学,她都严词拒绝了,“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东西,不能让外国人偷了去。”可惜的是,当今又有人多少在传承优秀的本民族文化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魏阿姨一样,不为名利动容,坚持守护我们的文化之根的本心呢?“织锦的传承,需要你们的帮助啊!”魏阿姨叹息道。

  了解到魏阿姨家的经济窘状,队员们当即在她的作坊买下了一些优秀作品,并表示会长期与他们保持联系。队员们也将协助她家进行网购,希望为帮助她家提高生活水平贡献绵薄之力的同时,能通过宣传让更多人关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了解织锦这一朵文化大观园中的奇葩!

  两周的调研服务即将接近尾声,但队员们的工作还在继续。秦简和织锦在酉水河畔、八面山旁,散发着属于里耶的独特魅力,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去帮助,在建设“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美丽中国的浪潮中,希望里耶可以重现沈从先生笔下往日的辉煌!

参观里耶古城遗址

队员在阿姨指导下学习织锦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