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晓台战背后故事 学先烈革命精神
 

晓台战背后故事 学先烈革命精神

来源:   作者:王琳/文 陈晓芸/图   发布日期:2017-09-01     浏览次数:

     

  台儿庄战役,大多数的人知道的只是胜利与荣耀,却忽略了这背后还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近日,外语系赴台儿庄“红色寻访”服务队来到了台儿庄大战故事馆来探寻这些鲜为人知却真实存在的故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川军出川抗战,最开始的时候却并不被认可,由于装备落后,且是地方杂牌军,他们被很多所谓的正规军排挤,无人想要,给出的理由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只有五战区的李宗仁接受了他们。与正规军相比,装备和素质相错甚远的川军地方部队122师担任了此次藤县的守卫任务,但是作为师长的王铭章临危受命,没有任何的怨言,出征前激励将士们:“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任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卫国保民而牺牲,是我们军人的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20年内战的罪行。”当战役发生时,王铭章就站在县城的十字路口亲自指挥作战,然而在转移的途中,王铭章身中数弹,血流不止,但是仍然挣扎身躯对部属说:“你们快同敌人拼去吧!不要管我!”最后呼喊:“中华民族万岁!”便气绝身亡,年仅45岁。当时滕县县长周同知道后,从城墙跳下,陪同殉国。王师长殉国后,川军第122师的将士大多数在与日军的死拼中牺牲,直至城陷终未后撤一步。城内300余重伤员在滕县失守以后,以手榴弹互炸殉国。

  此战,王铭章部队在外无援兵,内无补给的情况下以寡击众,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歼灭敌2000余人,阻敌三日有余,为第五战区备战台儿庄会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卫徐州、巩固武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晚年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到:“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就也。”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这就是为了大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国仇大于私怨

  在台儿庄临沂战斗中,庞炳勋部负责阵地防守,但是十分艰难,李宗仁于是派张自忠部前往救援,他也知道庞和张曾经在内战中结有怨恨。张自忠和庞炳勋当年都是冯玉祥的部下,后来在新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收买了庞,庞就对冯反水,而张就在冯那派,庞对张进行了攻击,要不是张下面的士兵拼死保护,恐怕早已成为庞的枪下之鬼了。自此两人分道扬镳,互为仇雠,这是“一枪之恨”。但是在抗日面前,张自忠抛弃了个人恩怨,接到命令后,远在淮河流域一带的张自忠立刻率领59军进行日夜的急行军,向临沂方向增援。低于日军对其的估算时间,因此59军在敌方完全没有预备的状况下,就有如从天而降般地猛攻日军第5师团背侧,庞炳勋部将士更是拼命地从阵地反击。

  李宗仁在多年后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若非张氏大义凛然,摒弃前嫌,及时赴援,则庞氏所部已成瓮中之鳖,必致全军覆没。

  不成功便成仁

   在台儿庄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日军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台儿庄内。守卫的31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战斗一开,他们就伤了4个,担架兵把他们抬了下来,谁知4个人都自杀了,真的完成了他们不成功便成仁的誓言。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下11人活着回来......

  在这场战役中,人民群众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如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所说:台儿庄大捷更是“人民之战”。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当侦探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枪弹、粮食的也是民众……充分地担负起救亡的责任来了。

  时过境迁,当人们今天再回首这场战役的时候,那些曾经为民族浴血奋战的人,绝大多数都已不在人世,但是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对于他们,人们始终怀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正是他们的不屈,才让我们这个民族挺直脊梁。

在台儿庄大战故事馆瞻仰学习

队员合影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