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回顾辉煌成就,传承农科精神
 

回顾辉煌成就,传承农科精神

来源:   作者:牛晓   发布日期:2017-10-27     浏览次数:

     

  今年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20周年。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25日下午,外语系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及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前往杨凌会展中心参观杨凌示范区成立二十周年成果展。

  回顾辉煌成就,展望美好未来。杨凌示范区20年发展建设成就展围绕突出展示辉煌成就、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区作用、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这一主线,通过历史沿革篇、关怀支持篇、履行使命篇、自身发展篇、杨凌品牌篇、未来展望篇等六大篇章进行展示,精选了220余张代表示范区20年来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化示范、国际合作交流、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图片和实物以及网上展厅等多种形式展览展示,凸显“回顾光辉历程,展望美好未来”的主题。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让同学们激动不已。在得知刘占德教授培育的猕猴桃新品种使得猕猴桃产量大幅提高,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已占世界二分之一的时候,同学们十分自豪,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的孙晓腾说道:“经过20年的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杨凌从一个关中小镇嬗变成一座在海内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我深感自豪和骄傲,希望杨凌明天更美好。”

  学习农耕传统,感受农业文明。4000多年前,农耕始祖后稷正是在古称“有邰”的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发祥了“精耕细作,天人相参”的传统农业,滋养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秦岭巍峨见证着沧海桑田,渭水逶迤荡涤着岁月尘埃。公元1997年7月29日,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宣告成立。从此,一座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农科新城,在古老厚重的关中平原上崛起。1949年至1960年,由西北农学院赵洪璋院士培育的“碧蚂1号”小麦,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了1亿亩,创造了小麦良种推广的世界纪录,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救了大半个新中国”。 还有秦冠苹果、小偃6号和陕农7859小麦、西农莎能奶山羊、西农8号西瓜、8819线辣椒、“秦白”系列大白菜……这些农作物新品种,变成了一碗面、一盘菜、一杯奶、一块瓜,汇成了家的味道,传递着新中国的温暖。看到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第二党支部的胡倩倩感叹道:“20年来,杨凌示范区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索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行之路,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为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作出贡献。”

  分享观展心得,传承农科精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末,杨陵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农科教人才7万多名,取得农业科研成果5000多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小麦育种、旱作与节水农业、畜牧胚胎工程、黄土高原治理、水土保持等科研水平领先世界。然而,与灿若繁星的科研成果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时杨陵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公共设施寥寥无几,生活用品供应奇缺,医疗条件简陋落后,科研成果频遭窃取……然而,仍有更多的人选择坚守“农科城”,选择投身中国现代农业的改革浪潮。科教工作者的选择打动着每一位观展的同学,戴琛明表示:“杨凌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正是他们的艰苦奋斗让我们看到了如今这个发达的农科城。20年的砥砺奋进,杨凌闯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希望未来杨凌能成为引领中国农业的创新基地。”

讲解图片

合影留念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