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综合新闻» “海上丝绸之路上中非共同文化记忆”主题系列讲座(十九)
 

“海上丝绸之路上中非共同文化记忆”主题系列讲座(十九)

来源:   作者:王竞仪 凌淑珍   发布日期:2023-09-24     浏览次数:

     

9月22日,“海上丝绸之路上中非共同文化记忆”主题系列线上讲座持续进行。来自尼日利亚的小说家、诗人和贾拉达非洲信托(Jalada Africa Trust)总编辑Richard Ali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非洲文学之旅:机构、历史和当代声音”讲座。本场讲座由学院英语系凌淑珍副教授主持。

455.jpg

讲座伊始,Richard Ali以“中国学生对非洲社会的认知”这一问题切入,依托于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对非洲“贫穷、野蛮、落后、被殖民”的刻板印象开展叙述,详细介绍了非洲社会广阔的大陆面积、庞大的人口基数、多元的语言文化种类、54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区划来源,并讲述了15至19世纪非洲所经历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以及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的非洲被殖民史;紧接着,Richard Ali借助Chinua Achebe、Nadine Gordimer、Ama Ata Aidoo三位非裔作家的文学作品节选阐释了非洲社会所面临的严峻的“后殖民主义”问题以及女性社会地位不平等问题:欧美国家“后殖民主义”发展严重危害到非洲社会群众的身份认同、打破了社区的联系纽带并且影响到非洲部分国家的政府及政治机构。同时,非洲妇女群体社会地位遭到压制,这也使得非洲社会在“传统”与“现代”概念上都缺乏自由与平等的性别秩序;接下来,Richard Ali谈及非洲所面临的“语言问题”。Richard Ali指出: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承载着我们感知自己和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整个价值体系,尤其是通过文学。然而由于早期被殖民史,非洲社会语言文化具有多元性,且外来语言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类型。因此Ngugi wa Thiongo等当代非裔作家提出心灵去殖民化以及运用母语写作的语言倡导,致力于拒绝当代文化和语言帝国以文化方式影响非洲文化与价值观;最后,Richard Ali将问题转向找寻中非间的共同文化记忆。Richard Ali首先详细探讨了其在中非文学互动领域所找寻到的非洲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似之处,即:故事叙事技巧、和谐平衡等哲学主题、文学交流与思想传播的方式、全球化与身份的变化。同时,Richard Ali从中国经济成功转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外交局面的演变、新冠疫情时代中国医疗发展阐述,并着重提及到Jalada Africa、Bruce Humes等中国文学作品外译工作者。Richard Ali提到:美国翻译家Bruce Humes对部分中文作品进行英译,使得这些中文作品得以为非洲国家群众所欣赏,但目前非洲社会所能接触到的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诗集)极为有限。与此同时,中国现有273部非洲文学作品出版,但大多为获奖图书,因此对非洲文学作品的不断汉译依旧十分重要。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非洲文学作品外译信息的获取渠道”、“涉及到中国角色的非洲文学作品”等话题与Richard Ali开了深入探讨。

此次讲座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到非洲社会的被侵略史、非洲现今语言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非洲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似之处,为同学们进一步开展对中非共同文化记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编辑:曲斌     终审: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