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理论创新从调查研究开始
 

理论创新从调查研究开始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08-02-11     浏览次数:

      建设创新型国家,归根结底离不开理论上的创新。理论创新提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而目前,理论界还不能很好地提供这种创新理论。理论创新方面很多,我觉得要注意几个方法论的问题。

  第一、发扬马克思思想最本质的批判功能。既要破除老迷信,也要破除新迷信。其中与科技创新特别相关的就是全球化迷信。我们当然应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决不要迷信全球化。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制定的,他们决不会真心实意地把非常有限的地球资源让全世界60亿人口共享(如果全球都按美国现在的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七个地球的全部资源)。全球化对于一部分策略正确而又奋发图强的国家来说是机遇,但把握不好,也可能只是美丽的肥皂泡。这个肥皂泡,使我们不少干部和理论家头昏脑眩,认为只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极其幼稚。试想,我国长期满足于这种世界低端产品的加工厂的地位,其结果:一是使得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不得不看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的老板脸色制定政策。二是只能靠压低劳动力成本,榨取工人的血汗钱。三是大量消耗我们地大物不博的宝贵资源。

  第二、构建创新思维的语境。目前商业广告、流行歌曲等世俗文化的语言十分丰富生动,相比之下,教材和媒体的语言文字八股味重,内容空泛。什么样的话语反映了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语境会造就什么样的思维定式。语境就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方面。我们的孩子就在这种模式的语境中成长,我们的干部就在这种模式化的语境中工作,怎么可能出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我们的国家怎么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大的语境与邓小平理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相背。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套生动的话语系统,在理论宣传上总是使用另一套空泛的语言,必然使主导价值观、伦理观边缘化,使民众难以接受。结果就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日益淡化。

  第三、理论创新从调查和政策研究开始,重实证分析,轻演绎推理。邓小平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使科学社会主义终于走出了失去创新思维的唯理论——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理论的误区。理论创新必须从调查实情开始,从研究政策可行性开始。可惜的是,我们许多理论工作者,重演绎而轻分析,从来不认真地调查和研究政策,依然只注重单纯地论证领导的讲话和决定。还有一些理论工作者,学了某些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就不顾国情地出馊主意,鼓吹医疗、教育市场化、鼓吹减少公共福利等,把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引入歧途。这是迷信西方某些教条的新唯理论。

《广州日报》    2006年09月25日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