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提高五种能力构建和谐校园
 

提高五种能力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08-02-11     浏览次数:

      作者系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愿望,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作为市属高校,天津工业大学党委近几年来始终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力求不断加以突破和完善。

  构建和谐校园,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把师生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既是党的教育工作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目标。我觉得,作为一名高校领导干部,要为构建和谐校园献身出力,就必须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提高以下五种能力上下功夫。

  一、强化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不断提高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的能力

  教育事业作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系着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着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着教育的性质和政治方向。高校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论述,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刻理解党的教育主张和基本观点,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高校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领域,是国际风云、社会变革、政治思想、学术思潮等信息密集的地方,既是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园地,也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前沿阵地。高校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政治立场,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对高校内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和思潮,要理直气壮地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上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要坚决抵制;对任何可能危及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得以更好的贯彻落实。

  二、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战略思考能力

  我们党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治国方略,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事业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的要求。这集中表达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与党的中心工作任务之间关系的新认识,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总方针,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出发,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本质要求,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要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政绩观,就会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观。高校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用科学发展观做指导,精心谋划高校发展的方略,既要了解历史,研究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国情、省(市)情、校情。不仅要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也要了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不仅要了解一般发展规律,也要了解个别条件下的发展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正确地把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以战略的眼光确立学校的定位和目标,明确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保证学校在发展战略上不出大的偏差。

  三、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树立统筹协调、循序渐进的观念,不断提高行政能力

  回顾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每一步都离不开改革,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也同样必须继续深化改革。高校内部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考虑、整体设计。要把校内机构设置与干部聘任制改革结合起来,把学科建设与师资的培养和引进结合起来,把教学改革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结合起来,把办学经费的投入与二级学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校产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改革设计上,要把改革的力度与教职工承受的强度有机结合起来。对“老人”要打破“大锅饭”,不砸“铁饭碗”,给一个过渡期,体现区别对待。要保持改革的过渡性和相对稳定性,广泛发动群众深入酝酿讨论,保证改革方案的公平、公正、公开。要坚持改革的渐进性,牢牢把握“紧烧火,慢揭锅”的要领,不追求“一步到位”。要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分步有序地推进,同一时期不搞“四面出击,全面开花”。总之,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既要强化压力、激发活力、增加动力,又要保持稳定。只有这样,学校才可能持续快速发展。

  四、强化人才意识,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提高人才资源开发能力

  人才兴,则学校兴。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创造知识的基地,必须首先拥有一大批各个学科的优秀人才,它是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现已成为高校加快发展的一项首要任务。要按照学校的定位和目标认真制定科学的人才规划,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根据学科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把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作为重点,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吸引拔尖人才,留住拔尖人才,用好拔尖人才,进而组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形成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孵化器”。要调整和优化现有人才的结构,克服“重理轻文”、“重教学科研轻学校管理”的倾向,全面看待各类人才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对各类优秀人才一样重视,一样大胆提拔使用,一样受到尊重并享有相应的待遇。要创新人才竞争激励的机制,增强用人制度的活力,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要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考核办法,公正地评价工作成效,要对人才资源开发建设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

  五、强化群众意识,树立服务观念,不断提高领导班子亲和能力

  就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它是否得到群众的拥护,往往取决于它是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高校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历来就有独立思考、追求民主的传统,历来崇尚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精神,历来倡导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风范,历来反对奢华浮躁、提倡简朴真诚。这些多年来形成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对领导班子取信于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做民子、当民仆,摆正与群众的位置;察民情、知民心,知道群众的冷暖安危;排民忧、解民难,帮助群众办实事;重民主、尊民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唯有如此,才会在群众中树立起一面信得过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