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综合新闻» 未来已来,拥抱AI,赋能外语教育
 

未来已来,拥抱AI,赋能外语教育

来源:   作者:邓仁毅   发布日期:2025-07-01     浏览次数:

     

6月26日,研究生英语教研室老师们按照语言文化学院的部署,开展了教研室内部AI赋能外语教学及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午,学院AI赋能教学创新团队的李倩老师分享了学术写作辅助工具“writefull”的应用,从她的分享中老师们了解到了可优化学生写作质量并提高效率的AI辅助工具。下午,老师们对聆听学院邀请的各位专家分享的AI赋能外语教学及课程建设讲座的收获和感受。顾荣老师总结孙健敏老师的AI赋能基础课程建设应用与实践,指出知识图谱构建的重要性,强调教师技能提升与团队协作。王毅老师和任峥老师总结了钱希老师GAI时代的“智课”建设:理论、实践与研究,以学术英语口语课程为例,主张科研成果导向与模块多样化设计,提及智能体在课程转型中的作用,指出传统口语课程的痛点,倡导技术驱动教育变革,坚持以人为本。郝晓静老师总结了陈万庆老师的批判性思维和AI智能体驱动的高级口语课程重构,强调课程重构需满足学生真实需求,注重学习动机与兴趣激发。肖瑶老师对智慧树、超星平台工作人员分享的平台功能与实际教学场景的结合案例进行了介绍,分享了如何在平台建课,智能体课程系统、知识图谱可视化、教学流程智能化、学习路径个性化等内容。蒋云老师演示了GPT/DEEPSEEK在题材分析、语步标注中的应用,以及AI工具在课堂互动中的使用技巧,如何使用DeepSeek进行图表作文的教学等。李敏老师总结了孟芸老师AI赋能外语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分析AI技术对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及教学内容设计的变革影响,指出如何正确看待AI幻觉这样的现象,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使用AI工具的思维。

6月27日上午,研究生英语教研室老师在前两天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下学期如何进行AI赋能外语教学及课程建设进行了分享。老师们都积极提出需明确课程特点,加强学习与交流,结合AI技术撰写教改论文,注重同事合作,利用技术平台建设课程,关注教材更新,尝试运用智能体辅助课堂教学,使用自编教材,并推动AI科研话题进入课堂,等。

此次研讨会在气氛热烈、灵感迸发的讨论中圆满结束。各位专家学者、老师的分享都精彩纷呈,干货满满,参会者都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入探讨,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未知,为外语教学与课程建设带来更多可能。

未来已来,让我们在AI工具的加持下,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面向未来的人才!

编辑:曲斌     终审:王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