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综合新闻» 我系师生热议三秦楷模
 

我系师生热议三秦楷模

来源:   作者:刘方   发布日期:2016-10-10     浏览次数:

     

  10月9日,学校举办了“三秦楷模”王辉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王辉教授的女儿、朋友、助手、学生等逐次发言讲述楷模故事,为全体师生树立了光辉榜样。我系组织师生参加聆听此次报告会,会后我系师生就王辉教授先进事迹展开了热议。

  学生宁坚峰感慨道:“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勤奋好学,严谨认真,家国情怀,正是对王辉教授的写照。他曾拒绝了许多换取更优越生活的机会只为继续小麦育种的研究;他认定了,就坚持,在大西北的杨凌小镇一呆就是四十余载。虽然没和教授直接接触过,但从远处望到他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一个透彻而纯洁的灵魂。始终为了国家和人民而,这是我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感受到最多的东西。这是精神遗产,我想,青年必须继承。”

  学生施瑞杰表示,王辉教授甘于奉献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我们要学习“三秦楷模”王辉教授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潜心钻研,提高工作水平;学习他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崇高的品格、特殊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大学生,王辉教授有更多的方面需要我们学习,对自己专业的钻研要深入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改正。

  “王辉教授,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如今的白发苍苍,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烙印,却掩盖不了他的光荣事迹。我被他那专注于事业的精神所震撼。他为了人民不再遭受饥饿而投入毕生的精力去搞小麦研究,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去跟麦地互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病倒在地,麦地依旧是他割舍不了的地方,终于,他培养出了优质的‘979’小麦品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杰出的贡献;我被他那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动。他选择了远离浮华城区的农业,就注定跟土地绑在一起,就注定在没有功成名就之前必须默默无闻的付出,忍受过程中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以及克服困难的艰辛,更甚至将自己的奖金投入科研里;我被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所折服。十几岁本是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龄,但王斌教授家的小孩却只能在地里帮父亲收割小麦,他待小麦如子女,甚至关心小麦更胜于子女,只为那肩上的重担。人的一生,只需认真做一件事,亦不负走这一遭。”学生王琳如是说。

  “王辉教授对育种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的坚持、他好学严谨、扎实求实的优良品质,都是值得我学习令我感动的地方。他出身农家,便立志学农,把培育良种造福世界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以田间地头为家,五十载光阴献给三秦,扎根黄土,默默耕耘,不断破解小麦的育种密码。为了学到更多农学知识、与国际接轨,他年近50还学习英语,翻烂了家里的词典;他为了学会拼音,不耻下问,向自己仅上小学的外甥女请教。人都说‘年过40不学艺’,可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他深入民生,不厌其烦帮助百姓解决农业上的问题;他甘于清贫,一生守在朴实的大地上;他踏实严谨,反复调查新种培育情况。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要以王辉教授为榜样,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力量书写一片新的天地!”学生范成成感慨道。

  学生丁慧雅谈到:“一顶草帽,一件衬衫,一席被子,这正是王辉教授多年的生活写照,他对小麦的呵护胜过了对子女的关心,他立志于农业农村农民,立志于让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了这个目标,他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受的住初心!而且支撑他在退休之后仍然矢志不渝地奋战在种子研究的道路上。王辉教授不仅在工作上值得我们敬佩,而且在生活态度上也值得我们学习。王辉教授为了研究在四十多岁又学习英语,五十四岁又学习拼音,运用电脑研究学习,六十岁学习开车并考取驾照……王辉教授不正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吗?”

  “育种事业就是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事业,而王辉教授凭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所谓种种困难。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吃苦耐劳,学习他的严谨求实,学习他的爱岗敬业。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但不得不说,实在有所欠缺。正如孙其信校长所言,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我们很幸运,都能够了解并学习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王辉教授,作为老一辈西农人,‘经国本,解民生,尙科学’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并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作为新一代西农人的我们,更应该把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牢记于心,并将其蕴含的西农精神传承发扬它。”学生俞悦感叹道。

  辅导员张琦谈到:“王辉教授不忘初心、坚守岗位、不慕名利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亦是实现两个百年梦所要求的。王辉教授为我们共产党员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以楷模为指引,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梦想上面不懈努力!”

    辅导员王斌感慨到:“从河北农大的李保国教授,再到我们西农的王辉教授。一批批农业人,扎根基层,扎根土地,默默奉献,贡献着自己的才华与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入党誓词。他们才是最可爱的党员,最可爱的农业人!”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