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综合新闻» 第四届大学英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建设深度融合学术论坛综述
 

第四届大学英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建设深度融合学术论坛综述

来源:   作者:邓仁毅   发布日期:2019-04-03     浏览次数: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大学英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术论坛暨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研讨会”于329-30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我系教师邓仁毅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作了题为“新时代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汇报。刘教授从中国本科教育新时代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出发,谈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应以话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题;教材需体现人文主义;教学活动从语言活动的角度,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建立档案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接下来,刘教授分享了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国际英语测试如雅思等的接轨情况。此外,新文科建设要培养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一专多能(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写作)的人才理念也在刘教授的讲座里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发。

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在他的“服务国家开放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汇报中讲到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建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绝不是照搬欧美一流大学和外语学科。中国特色就是要面对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培养中国人才。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中央文件(2018824日)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中的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和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如数字人文、语言数据科学、技术哲学、语言智能、区块链金融、低碳经济、机器人伦理等。

其中新工科对大学外语ESP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挑战。在国标分类卓越、分层卓越、分校卓越的指导思想下,高等外语专业教育应主动求变,从文科类专业到新文科类,更新观念,面向国际标准、面向开放经济、面向全球市场、面向全球竞争。英语专业应改变定位不清、质量不高、特色不明;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照抄英语专业;师资不足,实训不够,办法不多等当前存在的问题,改变思路,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我们“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加大专业通识教育和思辨创新能力培养;“立地”就是加强特色专业方向建设和创业就业能力培养。

来自国家地理杂志学习频道的Michael CahillThe World Is an Amazing Place : The power of motiv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为题,分享了他们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英语学习教材的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院长以“外语学科核心竞争力要素及其构建--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为例”为题,做了精彩的汇报。他提到面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发展机遇,外语学科呈现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趋势。要以我为主,实现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就需要分析外语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具体特征,而学科的核心是师资。学科核心竞争力是指学科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竞争对手在较长时间期内很难超越,体现为持续创新、持续学习的能力。人才、学术、机制的融合作用能增强学科在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具体竞争能力,必然在广泛基础上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学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胡开宝教授指出外语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语言、文学与文化(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差异)、外国语言等,研究领域包括外国语言学(外语教育、二语习得)、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化等。胡教授认为区域与国别研究要求研究人员 1)掌握一门专业、2)熟谙具体问题领域、3)具备广博知识、4)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5)掌握真实情况,包括实地走访。从这个角度出发,外语学科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并不具备优势。该领域研究的开展并不能推进外语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就外语学科发展的未来,胡院长认为外语学科应千方百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为本,着力推进跨学科外语学科研究,加强比较视域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推进外语学科内涵建设指出依托已有优势和特色,结合学校其他学科给予的支撑,建构本校外语学科既是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唯一与独特的外语学科,又是研究方向。学术研究应注意对接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在本次论坛的报告题为:教师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写作。黄教授提到作为以教学为主的业余研究者应具备进取心,因学术研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应具备紧迫感,因时不我待;应读书,读有用的书和无用的书;应思考,因学而不思则罔;应以问题为导向,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有写作的冲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应积极发表,因天道酬勤;应有社会责任感,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注意收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做学术研究可以跟着说、接着说、换着说、领着说、带头说。

最后环节的圆桌论坛由张旭教授主持,围绕“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与外语学科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重庆大学彭静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原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李勇忠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慧文教授,南昌大学陈夜雨教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各自学校进行的学科建设与改革经验,引起了参会老师们的兴趣。重庆大学积极推进学院合作,将外语教师带入学校国际化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大学自2016年开展学术英语教学,院士带外语,给学生开设选修课程,给外语教师做专业讲座。中国海洋大学大学英语开展分级分类教学,基础+拓展模块(语言文化,语言技能,ESP/EAP,多语种课程)。在拓展模块开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英语特好,同类课程需要持续学习才给予认证。电子科技大学分享了他们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等。

此次论坛以“高校外语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外语教育有识之士,深入探讨了以课程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共话了外语教学发展和外语学科未来,在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中圆满结束。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