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米亚宁教授翻译的考古学专著《齐家坪遗址与罗汉堂遗址考古报告》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译著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委托其学生Bylin-Althin所著“The Sites of Ch’i Chia Ping and Lo Han T’ang in Kansu”(1946)在国内首次公开出版发行的汉英双语版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译著为米亚宁教授主持的国家课题“文化记忆与黄河彩陶术语翻译研究:术语整理与双语词典编纂”的中期成果。
该专著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第一批遗址中齐家文化代表性遗址齐家坪遗址和马家窑文化罗汉堂遗址首次发掘的一手资料,对于考古学者,尤其对于研究史前文明的学者来说,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并为历史学师生通过物质文化重构历史叙事提供了案例范本。
齐家文化被认为是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学者王巍在多次考察齐家文化遗址后表示:齐家文化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汉堂遗址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青海省贵德县罗汉堂乡附近黄河北岸的阶地山坡上。罗汉堂遗址以墓地为主,属马家窑文化。
该著作系统论述了两个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哺乳动物遗骸等文物,深入分析了器物装饰及其象征意义。作者Bylin-Althin在报告结论中提出新见解,明确指出齐家文化应属于早期青铜时代,并修正了安特生的甘肃远古文化六期体系,有力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学依据。
该专著的翻译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跨语际尝试,也是对中华远古陶器文化的记忆重构,更是一次富有深度的知识考古探索。通过开展上述工作,米亚宁教授组建了一支翻译学、考古学、古器物学和历史学等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翻译研究团队,从而推动了我院跨学科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