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语言文化学院翻译传播团队举办“大咖面对面”学术沙龙活动,特邀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广西大学君武讲席教授罗选民担任主讲嘉宾。活动由杨晓峰院长主持,殷延军副院长、翻译团队成员及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活动中,罗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领域的影响、翻译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以及团队立足本校,推动农业文化的对外传播等议题,与师生展开深度交流。罗教授结合实例提出见解,强调翻译研究需在技术浪潮中坚守人文价值,同时积极服务国家文化传播需求。
米亚宁教授就目前主持的国家社科“文化记忆与黄河彩陶术语翻译研究:术语整理与双语词典编纂”的结题成果进行了汇报和专家论证,罗选民教授和团队其他老师提供了修订意见和建议。
此次沙龙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前沿学术视角,进一步激发了团队在跨学科研究与国家战略结合中的创新思考,为翻译传播团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沙龙活动结束后,罗教授受邀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大翻译、文化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讲座。
罗教授以“大翻译”理论为核心,结合文化记忆理论,系统阐释了翻译实践在塑造国家形象与推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他通过对比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作品的国际影响力差异,指出汤显祖作品未能形成全球性集体文化记忆是制约其传播的关键,并强调“大翻译”需从个体文化记忆向集体文化记忆转化,以突破语言、思维与文化的三重障碍。讲座中,罗教授以《哈姆雷特》的跨界改编和波斯经典《鲁拜集》的翻译传播为例,生动说明了“大翻译”如何通过历时与共时结合、文字与艺术行为共生,培育跨文化认同,最终服务于国家形象建构。
在讲座中,罗教授通过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讲解分享了自己在对外传播中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极大提升了学院师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了对文化传播的热情。在提问环节,罗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充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讲座和沙龙活动为语言文化学院师生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的学术指引,进一步明晰了翻译学科在文化传播与国家战略中的使命,为学院深化特色学科建设、培育高水平研究成果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