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我院特邀西安交通大学蒋跃教授作题为“从‘感性的理解’到‘理性的解码’——语言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跨界成长之路”的专题讲座,围绕语言专业学科发展路径、研究方法论发展和定量翻译与口译研究探索进行了系统阐释。学院院长杨晓峰、2025级全体本研新生及多位教师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杨晓峰院长对蒋跃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在外语学科建设和跨学科融合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在讲座中,蒋跃教授首先通过与学生的一个互动小实验引出主题,随后分析了当前语言类专业,特别是翻译学研究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学生普遍人文素养扎实,但数理基础与科学方法论训练相对薄弱;研究模式偏重感性描述与质性分析,缺乏客观、量化的实证支撑,在人工智能时代与跨学科人才需求背景下,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接下来,蒋跃教授指出,推动研究方法的科学化、量化与实证化是语言专业,尤其是翻译学研究未来的关键发展方向,重点探讨了引入计量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与语料库翻译学进行深度融合,旨在为传统语言研究注入数理逻辑与客观标准,实现对语言现象的精确描述、解释与预测。
在研究方法论方面,蒋跃教授明确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互补关系,倡导建立“质性研究探索趋势,定量研究验证规律”的混合研究模式,以提升研究的严谨性与说服力。在过去十三年间,蒋跃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探索出了“定量翻译与口译研究”这一稳定的探索方向,通过系统构建语料库、坚持长期文献导读、鼓励师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团队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毕业生进入高校任教或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最后,蒋跃教授指出量化方法是推动语言专业科研创新与突破的必然选择,他并对同学们未来发展提出三点殷切嘱托,一要学会交叉融合,坚定走文理交叉之路,以语言能力为本,以数据方法为翼。二要学会积极应变,在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背景下,主动适应变化,提前布局跨学科知识体系。三要学会实证导向,鼓励师生用数据和证据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发声,提升学科影响力。
在互动交流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语言的质性与定性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蒋跃教授特别指出,提升科学素养、拥抱跨界研究是语言专业师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个人与学科共同发展的关键一环。
讲座最后,院长杨晓峰对蒋跃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诚挚感谢,认为讲座不仅为我院新生和教师团队开拓了语言专业定量研究的新视野,也为外语学科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跨学科融合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