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青年报》刊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以来,外语系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读活动,全体学生畅谈感悟收获,分享个人故事,发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之声。
汉语国际教育1901班王彤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这篇文章让我感受颇深,越来越多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发展之本,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主动学习、了解中国文化,传递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炬,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英语1803团支书田江川激动地谈到,读完《习近平总书记与我们一起过“主题团日”》一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共青团员如何体现先进性的”的问题尤其引起了我的深思。今年,为了助力控制疫情的蔓延,许多西农的团学青年们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的各个地方。我在疫情期间也参与了一个月的线上志愿活动,为武汉地区的中学生提供学习辅导。我相信所有志愿者都和我一样很自豪能为祖国疫情防控作出一点点贡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专访后,外语系赴合阳县扶贫文化先锋队成员戴诗轩表示,近30年的跨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从未停止过,并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到群众中去。在经历了合阳县扶贫社会实践之旅,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交谈,在遇到困难后自己尝试着解决,在步伐间领略合阳县文化深藏的艺术后,我才发现学校之外更有广阔的知识天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
2021届毕业生党员英语1703班高嘉悦提到,《习主席参加我们的“主题党日”活动》报道中强调同学们不仅要在学校里刻苦学习,而且要到社会上锻炼实践。诚然,“纸上得来终觉浅”,只学习专业知识必然会落伍于时代,特别是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即将步入社会,我也将继续以旺盛的斗争精神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践行初心和使命。
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李思潇在研读《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后说,读完这篇文章令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今年8月我要告别家人,离开习惯的“舒适圈”奔赴澄城县,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支教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情怀、一份担当。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只有发挥“自找苦吃”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在服务学生中绽放青春风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的竞争是年轻人的竞争,今天的年轻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寄语青年大学生,铿锵有力的话语,朴实无华的语言,都蕴含了他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外语学子必将遵循着总书记的教诲,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