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综合新闻» 我院召开区域国别学学位点建设工作会议
 

我院召开区域国别学学位点建设工作会议

来源:   作者:胡萍 杨玉锋   发布日期:2025-10-04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谋划落实学校学委会、发改处和研究生院对于新增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2025年9月30日下午,我院杨晓峰院长主持召开了区域国别学一级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会议。本次会议围绕前期申报进展、后续工作部署及专家经验分享展开,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谋划发展路径,推动我校区域国别学建设稳步推进。

会上,杨晓峰院长首先通报了区域国别学硕士学位点申报的最新进展,并对前一阶段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指出,此次学位点的申请不仅对学院融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推动外语学科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宝贵机遇。这是一件学院学科建设的大事、盛事,极大地激发了学院教师投身教学科研工作转型的热情。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校外专家和兄弟院校及校内支持学院的协同努力下,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进入材料最终完善和学校报批环节,有望于2026年正式启动区域国别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这将极大提升西农外语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在工作部署方面,杨晓峰院长就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课题申报、咨政报告撰写及学术论文发表等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介绍和系统部署。他强调,团队成员需进一步增强信心,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主动融入学科建设,找准个人定位,提前规划,将个人学术兴趣与职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在团队合作中不断提升个人教学科研能力。首先,在学科建设方面,强调要注重师资梯队建设与人才发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学科发展之中。会议明确后期区域国别学科将聚焦“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中外(农业)文明交流互鉴”“上合组织研究”三大板块,力求形成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格局。其次,在课程与培养方案方面,提出要引导教师基于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来谋划课程建设,利用正式招生和开课前1-2年的时间内,逐步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架构。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计划储备7至8名导师,高标准,严要求,硕士研究生招生实现一定比例国际生,以体现学科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特色。在学术交流方面,会议决定建立月度专家指导机制,通过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提供学术支持与方向引领,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如近期将参加浙江工业大学举办的高盟会议,进一步增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互动。在成果突破方面,会议提出要以咨政报告、项目申报和学术成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发展和提升学校学科影响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随后,会议特邀我院魏凤教授和经管学院的张蚌蚌教授分别从个人的科研实践与咨政经验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度的交流。魏凤教授结合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建设实践,强调应依托项目和战略议题开展研究,提升政策敏锐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张蚌蚌教授则从咨政报告撰写、科研项目申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经验,建议青年教师主动融入团队,聚焦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实现科研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会议最后强调,区域国别学一级学位授权点建设是学校的战略部署,更事关语言学院今后的转型与发展,希望我院各位教师能够凝聚共识,积极参与,准确把握“外语+农业”的特色定位,为推动我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赫润钰     终审:杨晓峰